盈科动态

什么是工程总承包!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时间:2020/3/16 0:00:00    阅读:(1174)


文章来源:公众号虾虾说风控
                                                               
                                                                            一、工程总承包概述
 
1、概念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2、范围
承包范围广,从项目资金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包括各项目、各专业)、请施工监理、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提交各项工程资料。最后交钥匙给业主,直接对业主负责。业主可以委托他方做工程总承包,也可自已管理,分项发包。
3、主要模式
1)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EPC)。
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阶段实行总承包,并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EPC模式主要适用于自带工艺设计,设备、技术集成度高的工业项目,如水利、电力、石油、化工等项目。
2)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DB)。
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承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DB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房屋建设、市政建设等项目。
3)设计--采购总承包模式(EP)。
工程总承包单位只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采购,不负责施工。
4)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PC)。
工程总承包单位只负责工程项目的采购和施工,不负责设计。
在工程总承包项目实践中,建设单位还往往会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风险合理分担原则和承包的工作内容衍生出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如PPP+EPC模式,在采用PPP模式的项目中,以EPC总承包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如F-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即EPC总承包单位在原有总承包基础上增加融资责任,建设单位不需要按照进度支付工程款,由总承包单位垫资进行项目建设;如EPC+O+M总承包模式。即总承包单位负责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并在完成后继续负责运营和维护。
4、工程总承包的主要优势  
1)缩短招投标周期和建设周期,提升招标层次,有效控制投资,把“投资无底洞”消灭在工程发包之中。调动设计单位控制造价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主动推行限额设计;充分融合施工方案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经验,提高设计的可施工性;注重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减少后期设计变更。
2)设计与现场施工准备及施工交叉同步,节约现场准备时间及程序时间。减少设计施工之间的不协调和不统一带来的时间消耗。
3)强化设计责任,提升工程质量。工程总承包单位作为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更为清晰明确,减少推诿扯皮。最大限度减少设计文件错、漏、碰、缺,提高设计质量。施工经验与新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最大限度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的可实施性。
4)管理关系简化,降低交易成本建设单位只与工程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合同关系简单明了。减少建设单位招标、合同谈判、施工管理协调等方面工作,大大降低管理费用。将建设单位从传统模式纷繁复杂的项目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重点关注项目定位、建设标准、投资限额及后期运营管理。
5)有利于提高全面履约能力,并确保质量和工期,业主和承包商的责任划分明确。EPC将大部分项目风险转嫁给承包商。承包商在经济和工期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传统模式下业主要承担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外界风险。EPC模式下,上述传统模式中的外界风险、经济风险一般都要求承包商来承担。便于充分发挥大承包商所具有的较强技术力量、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优势。由于各建设环节均置于总承包商的指挥下,各环节的综合协调余地大大增强,确保质量和进度。
5、适用工程总承包的项目类型
1)建设内容明确、技术方案成熟的项目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情况和自身管理能力等,合理选择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
2)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第三条,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工程应完善建设管理模式,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加快完善工程总承包相关的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制度规定。
 
 
                                                                                        二、我国工程总承包发展的历史
 
我国的工程总承包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1982~2003年),摸索阶段(2003~2014年),现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
 
 
                                                                  三、工程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的区别
 
1、定义上的区别
工程总承包,是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施工总承包,是指建筑工程发包方将全部施工任务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建筑法》规定: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
2、承包范围不同
承包范围是工程总承包与施工总承包最核心的区别,工程总承包的承包范围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运营和维护,施工总承包的承包范围是施工,有些包含工程试运行。
3、风险分配原则不同  
风险分配原则的根本差异在于设计工作是承包商承担还是业主承担,设计工作内容的承担者的不同是承包模式和风险分配不同的根源。
4、计价模式不同  
工程总承包通常采用固定总价,施工总承包可以是总价、单价和成本加酬金的计价模式。
5、对承包商分包合同性的影响不同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总承包商将施工分包给有资质的分包商,合同依法有效,但施工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将施工部分进行分包的,可能违反《建筑法》关于转包和违法分包的强制性规定,导致合同无效的风险。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采用直接发包的方式进行分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  
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也可以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者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但是,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
 
                                                                       四、工程总承包、BOT、PPP的区别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层面对于工程总承包模式尚缺乏具体规定,且各类政策及规范之间也存在差异,在国家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背景下,需对工程总承包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否则基本概念不清可能导致各地司法审判认识不统一、裁判结果不统一等不利后果。